1.中考考过李白的哪些诗句
最佳答案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 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将进酒》
5、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蜀道难》
13、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送友人》
15、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渡荆门送别》
16、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赠汪伦》
19、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下独酌》
2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梦油天姥吟留别》这些你看看吧。具体的不好找。
2.中考考过李白的哪些诗句有初中老师的QQ号了麻烦大家说哈我快要中
最佳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蜀道难》 13、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赠汪伦》 19、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这些你看看吧。 具体的不好找。
3.谁能告诉我李白的诗的题目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 田园诗)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边塞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诗)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 思乡诗) 孤雁 李白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咏物诗)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独漉篇】李白 独漉水中泥, 水浊不见月。
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 落叶别树,飘零随风。
客无所托,悲与此同。 罗帏舒卷, 似有人开。
明月直入, 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不断犀象,绣涩苔生。 国耻未雪, 何由成名。
神鹰梦泽,不顾鸱鸢。 为君一击, 鹏抟九天。
4.李白将进酒的试题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 【诗文解释】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 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 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早晨还是满头青丝, 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 理应尽情欢乐, 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 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 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 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 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 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 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 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 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词语解释】 青丝: 指黑发。
雪:指白发。 会须:正应当。
岑夫子: 指岑勋,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 李白好友。
杯莫停: 又作“ 君莫停”。 钟鼓馔玉: 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 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诗文赏析】 置酒会友, 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 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 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 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 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 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 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 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 转狂放、转激愤、 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 纵横捭阖, 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 气象不凡。
此篇如鬼斧神工, 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 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 题目意绎即“ 劝酒歌”,故古词有“ 将进酒,乘大白” 云。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 萧士赟《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 《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 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 。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 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 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 如“黄河落天走东海” )所没有的。 紧接着,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 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 却说“ 高堂明镜悲白发”, 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 暮”间事, 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 的夸张。 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 咋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沈德潜说: “ 此种格调, 太白从心化出”, 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 君不见”的呼告(。
5.阅读李白的《 夜宿山寺》,完成题
小题1: 危 高 百尺( 写出2个即可给全分)
小题2: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小题3:“ 恐惊” 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 从诗人深“ 怕” 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 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 巧妙地表现了山寺之高
小题1: 试题分析: “哪些、 词语、正面” 是审题的关键点,正面写楼高的语句只有“危楼高百尺”, 所以仔细揣摩这句话,我们可提取出“ 危、 高、百尺” 。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 首先要找到答案所在诗句, 然后根据理解在语句中提取切题的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 “百尺、手可摘星辰”, 都有夸张的成分, 百尺是虚数, 极言其高, 不过再高也够不着天上的星星呀。我们应该联想到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这只能靠平时的积累了。
点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等,对于各种修辞的特征要熟记于心。
小题3: 试题分析: “ 恐惊” 没有运用修辞, 只能从词语所表现的内容的角度赏析。 我们可以理解出这个词语写出了作者“深怕” 惊动了“ 天上人”的心理活动, 从而巧妙地表现了山寺之高。
点评:此类题目在做答中要注意, 首先要选择一个角度,如修辞、内容、 情感、 手法等, 然后结合诗句或是全诗理解出其妙处。
6.阅读李白的《 送友人》一诗,完成小题
小题1: 远远望去, 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 寥廓秀丽的图景。(意近即可,2分)
小题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 同时,又巧妙地用“浮云” 、“ 落日”作比, 来表明心意。 “ 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落日” 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只要能作出其中的一点赏析即可,2分)
小题3: 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 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意近即可, 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写出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 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用描写性语言把诗句表达的内容描绘出来。
点评: 描绘诗句表达的意境, 要注意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 用描写性的语言展现,语言要优美流畅。
小题2: 试题分析: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 “ 游子意”对“ 故人情”。 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 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 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这里既有景,又有情, 情景交融, 扣人心弦。
点评:诗歌的诗意美, 往往是通过诗歌的意境创造出来的。 准确的把握诗歌的意境,就能够很好的鉴赏诗歌。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 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小题3: 试题分析:“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 这一细节,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 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 萧萧班马鸣” 的动人场景。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 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 也不愿脱离同伴, 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点评: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它的作用是使客观事物的特征形象的再现出来。细节描写还有助于推动作品情节发展,深化作品的主题。它渗透在人物的动作、肖像、 神态、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中, 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活灵活现。分析诗句中细节描写的作用要注意结合诗句展现的情景和诗人表达的感情进行分析。
7.语文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的
开元二十三年(735) ,李白客东都(洛阳)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 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 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 “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 ,变客体为主体。 “暗” 字为一句关键。 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已故沈祖棻先生说:“ ……‘谁家’、 ‘暗飞声’, 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 从何而来, 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 《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 暗” 字, 自是十分确当。这里“ 暗” 字有多重意蕴。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 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 此外, “暗” 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 谁家” ,意即不知谁家, “ 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 ,仿佛无处不在, 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 散” 字用得妙。“散” 是均匀、遍布。笛声“ 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处, 无东无西, 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 的“满” 字预设地步;“满”字从“ 散”字引绎而出, 二者密合无间。
8.有关古诗词中考题
/a/20060908/000081.htm 高三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30首 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 .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 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 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 人境” 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 “ 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 IT英语教育直通车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 2)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 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 悠然望南山 ”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 “ 见” 字好,“见” 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 未留心、 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 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 自然真切。“ 望” 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 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 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 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 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 系乐曲《 关山月》 。 ②梅花: 系乐曲《 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 咏史诗” 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
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 ① 简答: 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 的三、 四句有“语意双关” 的特点? 答: 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 “ 梅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 ; 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 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 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李诗豁达( 旷达,乐观), 王诗离愁中带洒脱( 只答“ 离愁”“洒脱” “ 伤感” 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 “月” “ 泉” “鸟”的作用。 答: 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写“泉响” “ 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 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 情怀无人理解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 字, 两个“异”字, 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 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 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 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 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 我思人” 的情绪, 折射为“人思我” 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 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 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 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6、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于同一时期, 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 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 这首诗对仗工整、 音调和谐, 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②“ 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 但有故人供禄米” , 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请简述理由。 (略) 7、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李白诗句的中考题(中考考过李白的哪些诗句)